国人赏花,不仅欣赏花的外表,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。愈是寒冷,愈是风欺雪压,花开得愈精神,愈秀气——梅花,中国十大名花之首,与兰花、竹子、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,与松、竹并称为“岁寒三友”。
梅的枝干以苍劲嶙峋为美,形若游龙,遒劲倔强的枝干,缀以数朵凌寒傲放的淡梅,几乎写意了中国人“龙的传人”的精神面貌。梅花象征坚韧不拔,百折不挠,奋勇当先,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,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,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。
梅花承载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和追求。下面简单列举几组与梅花相关的美好的人和事物。
“清晨帘幕卷轻霜,呵手试梅妆”,梅花妆又称落梅妆,古代妇女之妆饰;指女子在额上贴一梅花形的花子妆饰。这种妆容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。相传,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,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,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,落下来一朵梅花,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,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。于是,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边,观察了好长时间。三天之后,梅花被清洗了下来,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。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,都想效仿,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,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,当时被称"梅花妆"。后来只要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,就用"梅花妆"一词。
“踏雪寻梅花,雪梅同一色。不是暗香来,梅花寻不得。” 中国人看花,大多比较随意,惟独对梅花是个例外,不但看,还要赏,还要探,还要寻。雪中探梅,踏雪寻梅,自古而然。
赏梅贵在“探”字,曹雪芹笔下最美的画面之一薛宝琴踏雪寻梅,无疑是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一个美丽场景:“四面粉装银砌,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,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……贾母喜的忙笑道:‘你们瞧,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,又是这件衣裳,后头又是这梅花,像个什么?’众人都笑道:‘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《双艳图》。’贾母摇头笑道:‘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,人也不能这样好!’”可见这场景确实是美丽无比的。
小说中宝琴是带了个丫鬟的,丫鬟抱着梅花。这更符合中国传统文人画“踏雪寻梅”的构图。“踏雪寻梅”不仅是一副画的构图,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作者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。